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短缺、经营粗放、污染加重、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依靠新方法、新技术,创新发展理念。以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智慧农业理念,是解决当前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而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料,是农作物的“粮食”。因此,想要发展智慧农业就要重点关注肥料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
虽然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但由于肥料的使用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人们对于肥料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肥料对于农作物的增产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应该大量施用;有的人却认为肥料的施用带来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少用;还有的人认为肥料被农作物吸收以后会随着粮食进入体内,对人体有害,最好不用。那么肥料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肥料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解读2015年《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基于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白由路。
如何实现农业施肥的零增长
《科技文摘报》:2015年2月,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请问农业部为何制定这个方案?
白由路:不可否认,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在保障人类食物供应和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物供应方面,从几十年前是粮食不够吃,到目前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化肥在粮食增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作物产量对肥料的依赖程度超过50%。有人估计,仅合成氨技术目前养活了地球上48%的人,可以说地球上有一半的人都是通过化肥来养活的,如果没有化肥,农作物产量根本达不到现在这么高。
在生态环境方面,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肥料特别是化肥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实际并不尽然,如果想一想,没有化肥,我国的粮食单产能维持目前的一半左右,我们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吗?我们能拿出大量的土地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吗?目前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化肥也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肥料是营养农作物的物质,如果不合理的施用,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施到土壤中的肥料如果不能被植物吸收,则会流失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如水体的富营养化、大气雾霾等。农业部根据目前我国化肥用量的测算,特别是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水平,认为目前的施肥水平,可以满足至2020年的粮食生产的需求,如果再大幅度增加化肥投入,则会影响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所以,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实现化肥的零增长是基于这样考虑的。
《科技文摘报》:《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让很多化肥生产厂家对未来的市场增长感到悲观,觉得化肥需求不会再增长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理解?
白由路:目前,我国化肥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是肥料的供给方,而肥料的主要供应对象是农业,如果肥料市场空间受到限制,则意味着厂家的发展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化肥的生产商来讲,这样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希望化肥的生产厂家不要消极看待农业部的“化肥零增长行动”,而是要作为一种发展的机遇。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务院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化肥生产作为农业的生产资料的供应方是典型的供给侧,农业部是要求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零增长,不是不施肥,为了实现农作物施肥的零增长更要施用更加优质的肥料,对质量好、肥效高、施用省工省时的肥料需求量会更大,影响的是质量差、肥效低、不适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肥料。所以,在这个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能把握好方向,创新发展思路,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质优价廉的肥料是肥料生产厂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淘汰与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科技文摘报》:怎样才能实现农业施肥的零增长?
白由路:农业施肥零增长就是想要减量不减产,我个人认为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来提供支撑。如果施肥技术或肥料生产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减量就意味着减产。只有通过科技让肥料的效用提高,才能减量不减产。在目前的水平,不改进技术,想高产就要多施肥。
怎么才能减少施肥呢?那就是把肥料效用提高,少用肥料也能保持产量不变,这就需要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要把握四个“正确”:正确的肥料、正确的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1.正确的肥料。这需要肥料技术的创新,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肥料,多利用、少损失,且施肥简便;2.正确的用量。我国在之前十年的测土配方施肥中一直在研究农作物生长最合适的施肥量,如果肥料施用的数量超过了作物的需求,肥料就是浪费,我们所说的减量正是要把不合理的过量部分减下来;3.正确的时间。作物生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养分的需求数量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所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过长,就会挥发、淋溶,不但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因此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施肥,效果是最好的;4.正确的位置。比如放在离农作物的根部近一点,吸收效果就非常好。
合理施肥能大大节约化肥的用量,有些技术是很成熟的,但农民不愿意操作,一是操作麻烦,二是成本高。这就需要政策来引导,给予鼓励。因此,2020年农作物施肥零增长,需要科技和政策的双重支撑才能逐步实现。
新型肥料发展受阻
政策引导亟需破冰
《科技文摘报》:很多人都认为新型肥料是肥料的发展方向,这几年发展好像也不顺利,这里面的什么问题您能谈一下吗?
白由路:新型肥料是肥料的发展动力,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是什么是新型肥料?它与传统肥料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不解决,只停留在“新型肥料”的概念上,是不能促进肥料发展。我个人认为,所谓“新型肥料”是肥料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品种、新类型,它之所以有别是传统肥料,是体现在“新”字上,新一方面意味着肥效好、损失少、施肥省工省时等,但是,“新”字也意味着工艺不成熟、肥效不稳定、生产具有风险性。当这些不利的部分解决后,它就逐渐转为了传统肥料。而我国目前更多的是重视概念,甚至炒作概念,有人将我国使用了几千年的有机肥也作为新型肥料,这严重阻碍了新型肥料的发展。新型肥料是科学严谨的,是需要用缜密研究、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所突破。
《科技文摘报》:新型肥料既然是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层面如何引导?
白由路:肥料既是一个产业,同时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不仅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供应、也关系到环境的健康、同时也关系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对于新型肥料国家政策引导首先是在加大新型肥料的科研力度,增加科研的投入。我国目前虽然有完备的肥料产业体系,但技术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中低水平,科研后备不足。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由于新型肥料在市场上的排它性,为了全面提高我国肥料的科技水平,在新型肥料的研究方面,需要依靠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为主体进行,并结合相关企业,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二是要建立科学严谨的新型肥料评价体系,对于达到科学标准的新型肥料企业进行政策支持,既要防止假的新型肥料占用国家资源,又要切实鼓励真正的新型肥料发展起来,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肥料。
《科技文摘报》:您刚才讲到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肥料需要得到发展,肥料的生产厂家如何创思路,生产出质优价廉的肥料呢?
白由路:创新思路是多方面的,这里我只讲一下肥料创新的技术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肥料的创新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适合的养分浓度、二是适合的养分比例、三是适合的养分形态、四是适合助剂。我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主要注重于肥料中养分浓度与肥料比例的创新,但对肥料养分的形态注重较少,这也是我国长期认为“等养分等效”的观点,但是,在土壤养分紧缺的情况下,“等养分等效”的观点是成立的话,在土壤养分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养分的形态与肥效有密切的关系,国外很多与国内养分浓度和比例相同的肥料,在效果上不如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养分形态不同。所以,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还要加大肥料中养分形态及各形态间的比例,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减少肥料的施用。在肥料助剂方面,目前肥料的助剂很多种类,这也是不同的肥料厂家相互保密的关键技术。但是,目前国际上在研究一种能促进植物对肥料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增加植物非生物抗性、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东西,被称为“植物生物刺激素”,我国虽然也应用很广,但理论基础研究不多,这方面也需要重视。
《科技文摘报》:目前很多人都对有机农业很感兴趣,您能谈谈有机肥料的发展么?
白由路:首先我提醒一下,施用有机肥的农业不一定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施用有机肥仅是其中一个措施。
农业部提倡一精(精准施肥)二调(调整肥料结构)三改(改进施肥方式)四替(寻找替代化肥)。用有机肥料来替代化肥,确实有一些人在做。牲畜的粪便和农村的废弃物,这些都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我通过实验证明秸秆直接还田可以使农作物增产10%以上,但农民不用,因为把秸秆深翻到土里所费成本太高,实施起来很麻烦。所以农民就烧秸秆,省时省力但却污染环境,这就是技术不配套的问题。要推广秸秆直接还田,一是技术问题要解决,二是政策补贴要到位。
此外,把牲畜粪便制成有机肥,但是粪便里面的养分很低,本来在养殖场污染一次,再拉到有机肥厂再污染一次。因为养分很低,卖的贵,农民不愿意用,卖的便宜,则有机肥厂收不回成本。所以推广起来很困难。
这方面需要向北欧学习,实行种植-养殖一体化。目前,我国采用的是种-养分离的养殖业发展模式,即养殖业仅有畜禽养殖,而种植业仅有农作物的种植。为了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可借鉴欧洲种养一体化的模式,即种植业和养殖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下,土地的耕种、农作物的种植与畜禽养殖不得分离,以土地面积决定养殖规模,形成种-养一体的农业生产联合体。在该体系中,畜禽粪便必须就地就近消化,也可以将畜禽粪便制成沼气,其中的沼渣沼液就近用在自己的土地上,同时,自身所生产的农作物可以用作饲料。减少畜禽粪便的加工环节,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氨气排放。减少了很多无效运输环节,可节约由运输所产生的大气污染。还有,该模式还可抵御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价格波动,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可以推广这种有机肥。
期待肥料产业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文摘报》: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化肥对人体有害,请问这种认识正确么?
白由路:这种认识是对化肥的误解和偏见。确实有很多人是谈“肥”色变,尤其是城市居民,一说起蔬菜、粮食施了化肥,吓得都不敢吃了,好像化肥有毒似的。其实化肥是营养,不能和农药相提并论。农药对人体有害,但化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化肥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小,主要是化肥施用不合理时,可以引起作物营养的不平衡,降低作物产量,或者使作物的品质变差,但不会有害于人体的建康,同时,化肥施用不合理,会引起养分的损失,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还污染了环境,所以,不合理施肥对环境的影响要大于作物本身。不是所有施用化肥的农作物都会品质变差,而是不合理施肥会使作物品质变差。公众不必对食用施有化肥的农产品产生任何忧虑。想要消除这种误解和偏见,还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宣传,重点是对城市居民的宣传,告诉他们不要把肥料当成毒药,因为这是错误的认识。
《科技文摘报》:目前千变万化的肥料让政府监管很困难,您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白由路:肥料市场现在非常乱,五花八门的肥料充斥着农民的眼球,鱼龙混杂,无从选择。目前关于肥料的定义有很多,教科书上是一套说法,标准上是一套说法,条例上又一套说法,彼此相互矛盾。肥料概念碎片化给肥料的监管和登记带来很多麻烦,什么是肥料都界定不清楚,我们怎么管理?只有清楚了哪些是肥料,才能方便管理。
肥料用了几千年,如今反而不知道什么是肥料,很简单的肥料在商业社会里被搞得很复杂。过去肥料品种单一,氮肥只有碳酸氢铵、尿素和硫酸铵等,例如,在尿素的监管上,只分出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即可。现在的复(混)合肥料,养分含量和比例十分灵活,加之肥料中养分的形态和助剂,会出现千变万化的肥料,如果政府对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养分比例、养分形态、肥料助剂等均进行监管,则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同时也会给肥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对我国的肥料质量如何监管?我个人认为:根据目前肥料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肥料可采用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的模式,肥料的养分含量由政府监管,肥料的效果由市场监管。
《科技文摘报》: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您对肥料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白由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无论哪个产业都不能独善其身,当然化肥产业也不例外。现在粮食价格下降得厉害,农民对施肥的积极性也低了,化肥的市场需求变小了,相应地化肥价格也降低了,导致很多肥料厂在亏本运营,肥料产能严重过剩。肥料产业正面临着重组和升级。但凡一个产业面临重组和升级,都会先是躁动后是调整,肥料产业目前处在躁动和调整的过渡期,厂家都不想被调整掉,都在寻求突破。我建议肥料厂家要加大生产技术创新,积极创造品牌效应,加强农化服务,这样才能在调整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希望用三到五年的调整能使肥料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